教师风采

教师风采

科技创新标兵

李世强

发布时间:2025-10-27阅读数:

深耕冲击动力学领域,以科创之力护航装备安全

5d28b49c4090cb6f796238438c4da3de

李世强,航空航天学院,教授,博导。作为中共党员,政治立场坚定,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将 “四个意识”“四个自信”“两个维护” 融入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每一处细节。在道德品质上,坚守 “立德树人” 根本宗旨,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。对待学生,既是严师也是益友,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进展,还主动为学生的思想成长与生活难题提供帮助;在团队协作中,乐于分享学术资源,积极参与学院集体活动,用良好的合作精神凝聚团队力量,展现出优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。

在教学工作中,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忱。入职以来,长期承担《材料力学》课程教学任务,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,善于把学科前沿的新概念、新思想融入经典理论教学中,引导学生跳出课本局限,探索未知科研领域。坚持因材施教,对学生提出严格且合理的要求,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让课堂成为孕育科研后备力量的沃土。

科研路上,深耕冲击动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领域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。目前主持国家级、省级等各类项目十余项,其中包括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以及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等多个重要课题,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围绕极端强动载荷下轻量化结构抗冲击这一关键难题,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创新。提出了密度梯度泡沫夹芯壳设计方法,建立起综合考虑材料弹塑性、应变强化、应变率效应及几何非线性的结构动力响应理论体系,打破传统理论局限,能精准预判结构受爆炸荷载时的动态响应,为提升轻量化结构抗爆性能开辟新路径;开发了多场耦合测试技术,可同步获取爆轰波超压时程、结构冲击变形场历程与爆炸火球温度场历程,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材料 / 结构抗冲击测试 - 表征 - 评价体系,为结构性能评估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。

在结构优化设计领域,通过融合 BESO 拓扑优化算法与 ESL 等效静载法,开发了冲击载荷下多尺度拓扑优化策略,有效提升了优化效率,为复杂环境下结构动态优化提供了技术助力;针对 “高能量吸收” 与 “高承载力” 的性能矛盾,创新性的构建了具有 “内柔外刚” 特性的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,建立了力学超结构多特征融合设计方法,揭示了结构细观构型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。

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领域获得高度认可,还成功转化应用到实际工程中。在太原钢铁(集团)有限公司复合材料厂,相关研究成果为爆炸加工环境影响评估与防护策略制定提供了支持;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,相关技术助力放射性容器抗跌落设计优化;在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,提出的轻质夹芯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,应用于两栖平台车身轻量化设计,有效降低部件重量。截至目前,已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,他引 750 余次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项,独立出版学术专著 1 部,先后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 次、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1 次、杜庆华力学与工程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多项荣誉。

在学生培养与管理中,作为班主任,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,时刻关注学生状态,通过线上谈心了解学生需求,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与团体活动,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,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学生的学习、生活与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

从课堂教学到科研攻关,从学生培养到工程应用,始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、创新进取的精神,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。未来,将继续深耕科研领域,以更多优质成果助力学科发展与国家装备安全事业,书写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担当与作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