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教学沃土,笃行育人初心
——教学工作标兵事迹材料
数学学院孙高峰

中共党员,副教授,数学学院数学基础课教学部主任,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。
自1999年留校任教以来,我一直深耕在教学研究一线,担任研究生、本科生多门课程负责人,全身心投入课程建设与教学运行工作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,在研究生、本科生教学领域不断探索、实践与创新,努力为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。
一、铭记教师初心,扎实做好教书育人
作为一名教师,我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,关心学生成长和进步。从教以来,始终恪守师德,把育人铸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。首先在教学中,关键把握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效果,对于每一节课,我都课前精心备课,充分考虑难点重点,精选例题,确定方法;课堂上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,展开教学引入,梳理课程内容,凝练知识要点,尽量把问题通俗化,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;课后从学生的作业和答疑反馈中反思存在的不足,探索改进更好的教学方法。多年来,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。
平时利用课余时间,经常和学生谈心聊天,关于学习生活、如何接人待物、毕业后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等等,与学生亦师亦友。 25年的教学生涯,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指路人,而应如燃烧的蜡烛,给他们以光明,让孩子们能看清他们自己可选择的道路;老师更应如火柴,去点燃孩子们内在拥有的潜质和能量,绽放他们的溢彩和华光。
二、积极组织教研,推动教学改革创新
作为一名课程负责人,为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我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,带领课程组教师共同探索适合工科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。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,围绕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等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。在研讨过程中,鼓励引导授课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,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例如,针对《计算方法》课程理论性较强、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,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,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、项目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,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。
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,结合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需求,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。删减过时、重复的教学内容,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案例,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。同时,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,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等资源,丰富教学形式,拓展学生学习空间。
在教研成果方面,带领课程组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,开展教学研究工作。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,参与编写教材1部,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,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3项,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,二等奖、三等奖多项,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获校级优秀论文3人次。
2025年10月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