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,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并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,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,10月17日,教师工作部(教师发展中心)在明向校区行知楼B222教室举办教学示范观摩活动,旨在帮助青年教师理解:什么是教学设计,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,如何进行教学设计,并进行现场示范。活动由教师工作部(教师发展中心)副部长(副主任)杨滇平主持,全校青年教师共计200余人参加观摩。
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山西省人社厅专家库专家、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委王林义教授;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、山西大学黄孝东副教授;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、航空航天学院教师辛立彪副教授为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示范。

王林义从教学设计的概念、意义、原则、内容和方法五个方面讲解了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。他明确了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,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,指出了科学性、目标性、整体优化等八项教学设计原则;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内容,涵盖课前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、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确定、教学方法选择、课堂的流程设计以及课后的总结与反思等。

黄孝东示范课程是《医学人类学之社会文化建构取向》,以“课程导入 — 主体讲授 — 课程总结” 展开教学。他的课程设计极具创新性,采用“一个故事、两种角色、三重困境、四大痛点”的逻辑框架,将抽象理论与真实案例紧密结合。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,传递对弱势群体的关怀、责任担当等价值理念,既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,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,让医学人类学知识变得兼具深度与温度。

辛立彪以《流体力学》课程为例,将教学设计理论与 “平面的液体总压力” 章节教学实践深度结合,形成完整教学体系。“平面的液体总压力”教学中,他按“引入—探究—解析—前沿—拓展”设计:以“汽车落水逃生”问题引入,讲解总压力大小、方向及压力中心,借“流体静力学矛盾”破难点;分组讨论车门受力与逃生办法强化应用;结合“蛟龙号”、“奋斗者“号及钛合金技术讲前沿;最后布置基础测试与水族馆玻璃设计高阶任务。教学设计上,他构建全流程框架:先结合课标与学情定三维目标,明确重难点,以讲述式为基础,融入问题式、讨论式等多元教学法;创新“四位一体”课程思政法,各章节匹配素材,兼顾科学思维与家国情怀培养;还引入学科前沿,通过基础作业与高阶任务(科研融合、生活报告)分层提升,并以课堂观察、练习检测教学效果。这套教学方案兼具设计的系统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,实现了知识传递、能力培育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。

参与观摩的青年教师均认真填写了听课记录,积极分享自身的感悟与收获,纷纷表示此次示范观摩活动极具启发意义。通过优秀获奖教师的现场展示,他们系统学习了教学设计、课堂讲授及课程建设的方法技巧,有效拓宽了教学思路,受益匪浅。
自2013年起,我校便持续开展教学示范观摩系列活动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,成为我校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举措之一。
初审:闫虹霞
复审:杨滇平
终审:姚晓红